Wednesday, December 25, 2013

中環的「吉祥三寶」: 雲吞麵、蛋撻、砵仔榚 (Feb 2007)

雲吞麵、蛋撻、砵仔榚,相信名列香港土產榜首,更是「人離鄉賤」朝思暮想的投射對象。中環的「吉祥三寶」,我相信雲吞麵、蛋撻、砵仔榚必定上榜! * * * * * 捱不住昂貴租金 一碗熱騰騰的雲吞麵,加上醋、辣椒油、胡椒粉,享受那「彈口」的麵、「啖啖肉」的雲吞、香濃的湯。再來一件剛出爐的蛋撻,像曲奇鬆脆的皮、清甜的蛋漿 ─ 香港人的口福真不錯,連「末代港督」彭定康也深受吸引,把小店的蛋撻引來人龍排隊購買。砵仔榚,是多少人的集體童年回憶 ─ 你喜歡白的或是黃的? 所費無幾的雲吞麵、蛋撻、砵仔榚,是平民學生、販夫走卒、達官貴人、美人名流的尋常美食,非一般尊貴食府或高貴酒店可提供得到,越地道越古老的店舖人手製造才可見真章。 2005年五月的中環,比平常的更見擠迫。不是大人物如連戰和宋楚瑜的「搭橋之旅」或認祖歸宗,也不是「大長今」李英愛或「閔大人」池珍熙的友善探訪,而是「泰昌餅家」和「民園麵家」面臨倒閉的日子! 位於擺花街的「泰昌餅家」面臨業主大幅度加租,與2004年十月「六四吧」情況類似,業主無奈只好停業,看看同區可有適合店舖租盤。 位處荷李活道及伊利近街交界的「民園麵家」的命運有點不同,因持牌人逝世,持牌人的合伙人李氏昆仲在五月中旬遭「食物環境衛生署」吊銷牌照,被迫於五月廿三日結業,而他們原本所獲發的牌照到期日是在九月下旬的。「民主黨」替他們奔走,爭取保存具歷史風味的本土文化,更在那裡舉行簽名運動。 八十年老字號 李氏弟弟李建坤先生透露他們 1982年已在該處營業,他13歲時在未搬遷前的鴨巴甸街幫手送外賣,該位持牌人黃先生已是第三代的持牌人,他祖父早於八十年前(約1925年)已在中上環建立「民園麵家」! 隔鄰的「玉葉甜品」是由一雙年老李姓夫婦及其女兒經營,售賣簡簡單單的紅綠豆沙芝麻糊,只售六元半,遠近馳名。兩間小小鐵皮屋唇齒相依緊緊靠在一起,常看到名貴房車和的士泊在路邊,是附近一帶街坊及的士大佬的覓食好地點。問甜品老闆李伯伯捨不捨得鄰居要搬遷,他立刻說他們關係密切,很多顧客吃完麵再吃糖水。他憂慮的可會是將來遇到的相同命運? 1996至1998年間我住在荷李活道的唐樓,一星期總有一兩晚在「民園麵家」買外賣或乾脆坐在那斜坡的摺檯摺椅享受豐盛晚宴,順道看那川流不息的諸色夜遊人。先往隔鄰有近百年歷史的「公利庶汁」買一杯純正庶汁,來一碗水餃河,一碟油菜,再買一碗海帶綠豆沙回家與兩頭大白貓共渡寧靜晚上。 那段獨居歲月,與朋友往蘭桂芳遊玩後深夜徒步回家,從熱鬧的德忌立街,經擺花街轉右走向靜寂的荷李活道,遠處已看到「民園麵家」的微黃燈光。聽到隆隆的火爐聲及零碎的笑罵聲,心便踏實了,很有回家的溫馨。步回「大館」(荷李活道警署)報到的皇家警察(1997年前)常常路經該小段路(由鴨巴甸街左轉上或右轉下入荷李活道),英俊正氣的年輕警員就像我的私家保鑣,配上「民園」和「玉葉」的光色香味,真有點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的感覺,只差沒有挽在臂彎的保暖瓶! 排隊 2005年五月下旬的星期六傍晚,我先往「泰昌餅家」,剛買完一打蛋撻的老太太說排了一小時也覺得物有所值,排在隊末的小情侶從報紙閱讀消息後老遠從元朗趕來,餅家員工卻告訴排得長長的人龍說最受歡迎的蛋撻及沙翁已售罄! 徐徐步行至「民園麵家」,斜路兩旁數張小檯子的坐位已被填滿,李氏兄弟的家人也來幫一把手。他們一顆人看來心事重重,哥哥一向沉默,只管在火爐旁負責食物,我和弟弟李建坤先生閒聊,看得出他的不捨及唏噓。 特區政府傾家蕩產建設的「迪士尼主題公園」、「星光大道」、「數碼港」,硬生生把香港的本土文化摧毀。口裡嚷著要跟國際接軌,卻不知香港可愛之處便是她的「地道」,夾雜「嶺南之風」及「殖民地風格」,只此一家的獨特氣質。每年天后誕(約五月中)在長洲舉行的「飄色巡遊」和「搶包山」便是一好例子,不單是遊客,連土生土長的我也被吸引往參觀從未看過的「飄色」。 當香港背靠祖國,努力為剛從共產主義的「小農」國度走向西方資本主義的國內同胞打造一浪接一浪的所謂消費文化。全球(除了中國)眾多旅行者 (travellers) ,不單是遊客 (tourists)卻發現香港的特色正在漸退,她只是中國沿岸城市之一 …… 童年點心 另一邊廂,在世界上最長的戶外電梯附近(士丹頓街或結志街), 常看到兩位老夫妻推著小木頭車子售賣砵仔榚、煎堆仔。他們約莫七十來歲,臉上、手上佈滿皺紋,眼神慈愛,動作伶俐,默契十足。小車子前站立了穿戴時髦的年輕顧客,他倆從容不迫,男的用竹枝從小白碗挑起砵仔榚放入膠袋,女的負責找贖零錢。 真希望他倆老只是在家閒著,不是為生計,是為了消磨時間才往街上售賣。寒冬的晚上,綴滿紅豆、白色或黃色的砵仔榚軟軟暖暖,外脆內熱的煎堆仔,是晚飯後喝酒前的可口點心 ─ 簡簡單單卻層次分明。 某個刮風的晚上,我站在他們的小車子前吃砵仔榚,輕輕向老婆婆說:「今晚真冷,有沒有穿夠衣服?」老婆婆眼角有點閃爍,有點不好意思,輕聲向我說:「穿夠了,你有心!」是她還是我敏感?她是否對別人的關懷久違了?抑或是我久沒有向老人家表示關懷? 譜出戀曲 「泰昌餅家」於2005年九月在擺花街重整旗鼓,與一意大利咖啡連鎖店結盟;更於同年十一月在旺角火車站的美食廣場開設分店,「末代港督」彭定康亦應邀出席剪綵,一時風頭無兩,掀起城中話題。 「民園麵家」李氏兄弟休息了數月後捲土重來。可惜大哥大嫂高調在斜坡旁的小店打正旗號,弟弟卻意興闌珊在隔鄰的「玉葉甜品」與李小姐一起售賣糖水。與他閒聊,知悉他兄弟倆意見不合,大哥大嫂沒有預他一份兒 … 世事難料,上星期天(2006年二月下旬)喜出望外見到弟弟在「玉葉甜品」加設火爐,開始售賣傳統麵食!他與「玉葉甜品」的李伯伯女兒似乎擦出愛火花,二人在檔口甚有默契地各有各忙,亙相幫忙。從他們簇新的店舖名稱(「玉葉粉麵甜品」)、臉上綻開的笑容及不需要說話卻出奇協調的合作無間,似乎應驗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很久沒有見到兩位老公公婆婆,真懷念他們的砵仔榚、煎堆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