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0, 2013

The last Sunday Sunset in 2013

2013年最後一個星期天的日落 ~~~

Saturday, December 28, 2013

Saturday Night Jazz Orchestra & Elaine Liu (@ Fringe Club, Jan 2007)

First watched it at Fringe Club since early 2000's, then their performance at City Hall in March 2013.

Purchased from Doulos (Sep 2007)



First purchase from "Doulos", the floating bookshop.


Stunning Sunset (Aug 2013)


Taken at Yau Tong

Kowloon Hospital (May 2012)

Kowloon Hospital, one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on Kowloon peninsular ...

Wednesday, December 25, 2013

蘇富比2008年春季拍賣會 -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Apr 2008)


趕得及最後一天往灣仔會展看 Sotheby’s的 auction preview。 一向喜歡漂亮珍貴的奢侈品!可是「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 * * 多年前曾與中學同學Rebecca,經另一Lydia同學介紹,在 Sotheby’s當過數天的 temporary helper。我和 Rebecca渴望見識 solicitors’ firm 以外的世界,向公司取了數天 annual leave,在中環已拆卸的 Furama Hotel 舉行,見識良多。 當時得令的女星也來湊熱鬧,鍾楚紅、葉倩文如花美豔。 當我雙手捧著昂貴的翠玉觀音像給一日本老伯觀看,他竟然用舌頭「檢察」翠玉觀音像!仍然青澀的我非常害怕他的舌頭會觸及我的手肘,不知如何打發他走 … 最難忘的事情莫過於 … Rebecca 同學應一客人要求,在玻璃飾柜取出一套十二件的「十二花神杯」其中一隻瓷器茶杯。小心翼翼的她不知何故,竟把茶杯摔在地上! 全場鴉雀無聲,年輕的Rebecca不知所措,介紹我們來的 Lydia 連忙跑過來看她、安慰她,她擔心不知要賠償多少金錢 。 翌日,故作鎮定的我們抵達 Furama,喜見摔破的茶杯完整無缺地與其他十一隻瓷器茶杯躺在錦緞盒子中。Lydia 解釋說他們買了保險,而且她一位專責修補的同事,通宵達旦為茶杯「做手術」。 倒不如改天送一隻小茶杯給 Rebecca,看她是否仍記得這段往事? * * * 《星島日報 2008年4月4 日》蘇富比春季拍賣珍品估價逾15億 (本地) 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將於8日至11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2008年春季拍賣會。此次春季拍賣將呈現1700件珍品,總估價超過15億港元。 香港蘇富比此次春季拍賣會內容涵蓋中國書畫、當代中國藝術、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拍賣、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名貴腕錶。 其中,中國書畫拍賣會共囊括拍品超過260件,總估價近9000萬港元,匯聚了一批20世紀中國書畫名家的作品,包括傅抱石、齊白石、徐悲鴻、黃君璧、林風眠、李可染等人的作品。拍賣會的亮點包括中國畫家張大千後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橫貫公路》,估價400萬到600萬港元;張大千作於1947年的《春山讀書圖》,估價250萬到350萬港元;李可染的《山水清音》,估價300萬至500萬港元。 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匯聚了宋、元、明、清多個朝代超過200件珍品,預計總成交額超過5.1億港元。拍賣焦點包括一隻官窯粉青釉瓷瓶,拍賣成交價預計可超過5500萬港元,以及一隻鈞窯天青釉仰鐘式花盆,估價超過4000萬港元。 當代中國藝術拍賣會雲集了將匯集劉小東、岳敏君、劉野、郭柏川等知名藝術家超過270件當代及現代藝術品,總估價超過2.5億港元,預計可引發激烈競投。 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拍賣會則推出超過300件拍品,拍賣總估價達4億港元,其中一顆頂級梨形D色鑽石估價在7800萬至1億港元。名貴腕錶拍賣會網羅了不同年代的名錶,拍品總數超過220件,總估價超過5600萬港元。 此外,香港蘇富比今年是首度在香港推出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拍賣會,其中包括一場越南藝術專場拍賣,總共超過180件拍品,預計總拍賣成交價將超過4000萬港元。 * * * 《暗湧》(曲 : 陳輝陽 詞 : 林夕 編 : 梁基爵)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歷史在重演 這麼煩囂城中 沒理由相戀 可以沒有暗湧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 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Chanel MobileArt (Zaha Hadid) 香奈兒流動藝術 (Feb - Apr 2008)



First of its kind in Hong Kong! The next stop will be Tokyo, New York, London etc. Even some architects highly recommend this exhibition. It is advised to buy ticket in advance but I prefer to buy it ad hoc! It is so packed, you need to wait for admission. What I can advise is "to dress in black", so when you take photos of your own in-front-of this white "UFO", what a contrast! The "journey" takes about 35 mins when you put on the MP3 for tour. I just took photos of the "UFO" exterior and will visit again. http://www.chanel-mobileart.com

Refabricating City 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再織城市 (Mar 2008)


The Central Police Complex

沉香,尋書香 ~ 香港國際古書展 1st Intl Antiquarian Bookfair (Dec 2007)

沉香,尋書香 ~ 香港國際古書展 International Antiquarian Bookfair Conference Centre, 5/F, One Pacific Place, Admiralty, Hong Kong Nov 30 (Fri) Dec 1 (Sat) 10:00 am - 6:00 pm Dec 2 (Sun) 10:00 am - 5:00 pm http://www.hongkongantiquarianbookfair.com

Doulos忠僕號 ─ 漂流書室 (Sept 2007)

“Doulos”「忠僕號」,世界上最大的漂流書室之一,也是傳播福音的移動課室。「忠僕號」現已93歲,將於3年後退役,今次是第8次到訪香港。320位來自50個國家的義工,儼如小型的聯合國。 整艘船的氣氛很懷舊樸實,像去了外國小鎮的學校或教堂。售賣圖書的兩個地方處於船頭和船尾,船頭的較小,船尾是主要的大書室,空氣很不流通,久留一點甚至有些暈眩的感覺。 60萬本的圖書,3000多本中文書籍是專為今次香港之旅所預備,大部分是兒童圖書、宗教、烹飪、地圖等,售價比市面的書店較便宜。同學仔謐謐與我買了一本McGraw-Hill出版,印刷精美的“A History of Western Art” (還附有CD-rom),只HK$25! 建成年份:1914 (“Titanic”於1912年沉沒) 退役年份:2010 登船地點:海港城海運大廈2/F 開放日期:9月16日(Sun) – 10月7日(Sun) 休息:10月1日(Mon) 開放時間:10:00 am – 9:00 pm (Tue - Sat)/2:00 pm – 9:00 pm (Sun) http://www.doulos.to

Taiwan Culture Festival 2011 築夢世紀 2011台灣月 (Nov 2011)

Books purchased in Taipei (June 2008)

寫在末日前 … 道別信 (12.12.2012)

已經說到膩、開到荼薇、被斥為妖言惑眾,或興奮期待、百/千/萬年難得一遇、充滿幻想空間的「2012世界末日」,只有十天!若來不及道別,這篇可能是最後一篇,寫在末日前的道別信! 浩瀚宇宙下,在我卑微的timeline,2012年是特別的一年,像乘了過山車、跳樓機、笨豬跳!三月初,經社交網站(還記得Friendster嗎?)認識了八年的朋友,他從美國來香港與我相會,相約2013年12月在峇理再見、從不曾在醫院留宿,五月初入了醫院數天、從不看過鐵打,九月中意外扭傷腳踝要看鐵打師傅、去香港電台見工(夢寐以求的工作) … 習慣在 facebook報喜不報憂的我,請勿相信我的生活是如斯美好,假象而矣!縱使坦白如我,千瘡百孔的苦日子,你們沒有興趣知道。可幸有好朋友聆聽、分析、支持、幫助! 請原諒我的自私 ─ 若果沒有「世界末日」,我將會失望!期待了數年的大日子,希望傷痕累累的地球有一次大清洗,渴望新世界?序 (New World Order) 快點明顯蒞臨 … 作為一個「古老靈魂」(old soul) *,我來這世之前,已經歷了很多世,很久前已完成「任務」;不須要人世間的歷煉,今世純粹是來感受從未嘗試過的一生。又因為是「義工靈魂」(volunteer soul)的關係,我沒有金錢物資的支援。如有需要,我問上天和我的masters (英文名字以“J”開頭),便有所得。若我「玩厭」此生,想離去,只要向宇宙祈禱,必定可隨時回家。 如果今年的12月21日至12月23日,沒有傳說中三天三夜的黑暗、地球南北極倒轉、太陽粒子風暴、北極冰川崩塌、黃石公園火山爆發、病毒爆發、糧食饑荒 … 而自然災禍頻生、戰爭沒完沒了、世人繼續自相殘殺、世事依然紛擾 … 那麼,讓我們在12月22日深深擁抱! 我會一如往年,聖誕節後去買2013年的記事簿、計劃如何與好朋友慶祝「劫後餘生」的除夕和元旦、繼續寫打算2013年夏天出版的《瘋女正傳》、或許寫一篇《2012年十大新聞》 ─ 末日有否出現,必定名列十大。 * 於2010年3月,在中環 New Age Shop看了一個出名的 psychic (Kristyna),她告訴關於我的前世。

On Door Opening 論盡開門 (2 of 2) (Feb 2006/Dec 2008)

我的學校: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作為「室雅何須大?」與「small is beautiful」的信奉者,慶幸校園交通方便,配套設施完備近乎完美,且十分接近居所(已搬回父親家居住);已經調教心態,迎接充滿挑戰的三年寒窗苦讀日子。 可惜硬件完善,軟件有待改進。最感震驚的是大部分年輕學生完全沒有「我為別人開門、別人為我開門」這宏觀概念! 初上學期間的繁忙午飯時候,曾試過獨自狼狽地左肩掛上手提袋,右肩掛上書包,雙手捧著托盤在寬敞的食堂尋找空位;眼見坐無虛設,改變主意步出食堂往看得見泳池的戶外檯子。喜見玻璃門外數位年輕同學步向食堂,心想他們定必幫我按著重疊疊的玻璃門;正當我與他們臉對臉地隔著一道玻璃門,沒有一人為我這老人家做點事情!驚惶失措的我差點兒被玻璃門拍個正著,看見一位裝修工人在千鈞一髮之際,趕得上為我拉門,驚魂甫定的連番向這大恩人道謝! 若你覺得此情景驚心動魄,幸運的我將會告訴你另一則真人真事。 從又一城商場隧道出口接連我校最忙碌的大門,設有五道鑲有玻璃窗的木門,且是一條暗藏斜坡的終點。曾看到一名坐在輪椅的年輕男同學,手法純熟地操控輪椅從商場隧道出口「飛車」回校,我正想衝前欲為他按著木門,驟見那道門內有數位同學正步出,心想他們定必幫他按著重疊疊的玻璃木門。再次令我吃驚的是,他們沒有!我得強調鑲有玻璃窗的木門是容許門內門外的人看清楚對方的存在。那位坐輪椅的同學似乎深明此校作風,他身手敏捷地在木門快將關上前,連人帶車輕渡萬重山,卻教大驚小怪的我虛驚一場。 為別人按著升降機門的年輕同學更加罕有,若他們不在升降機內高談寬論、笑罵嬉戲、拍打大家,利用書包來為自己「刻劃領土」,我暗自感謝上主。 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我衝入以為沒有乘客的升降機內,可愛的女同學從鏡子反映看到我衝入,不好意思笑著向我道歉。我奇怪反問她為什麼?她的答案令我喜出望外,很是感動。她說:「我忙著照鏡子,沒有為你按著掣。」也許她誤認我是教授、講師或職員吧?! 我的家 我與父親居住在獅子山下的公屋,已成為自置物業。現在不少公屋已設置一般私人屋苑的專業保安人員、保安系統、進出程序,卻欠缺專業住戶。 開啟樓下大堂的電動鐵門需要輸入密碼,陌生人(如各行各業推銷人員、財務公司收數人員)也可以等到有住客輸入密碼時站在旁扮作街坊,好避開保安人員的問話。 一層多達840戶(35層 x 24 單位)的大廈,住客質素良莠不齊。最氣的是走在前面的人從街外步往大廈(或離開大廈向外走),他/她不會輕按著門待後來者經過,只會快速地「閃」走,不讓他/她高貴的手接觸到污物似的。 偶爾遇到有禮的鄰居,多是老人家或大叔大嬸。你有耐性愛心地為他們按著升降機門或電動鐵門時,他們不單向你道謝,還附加可親笑容。 「香港迪士尼樂園」的大宅門 2006 年春節二月上旬(農曆年初四五六那數天),全球觀眾驚嘆來自國內自由行的同胞如何「勇闖」香港迪士尼樂園。遠道而來的他們縱使被拒於門外,一些父母把「一孩政策」下生產的心肝寶貝抬起往鐵欄杆推入,不知情的電視觀眾還以為畫面傳播的是他們向某駐守海外的中國領事館尋求協助! 不去評論「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管理問題,有興趣的是熱烈追求「奇幻之旅」的老中青幼同胞背後的真正原因。全球觀眾或讀者只看到這道奇幻之門象徵大部分中國人一個集體夢想:─ 去不到美國不重要,去一趟「睡公主堡壘」,擁抱米奇老鼠、唐老鴨拍個照也好,圓一個埋藏已久的童話夢!他們或許不知道美國霸權下的細菌漫延,化身為永遠開心快樂的眾卡通人物,它們被創作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符號。一股莫名的情意結驅使他們堅信:「圓不了自己的夢不打緊,我家孩子誓替爹娘做到!」 男女之間 最近翻閱了一本由美國、加拿大三位學者(Roy J. Lewicki, David M. Saunders, John W. Minton)著作關於談判的書: “ Negotiation ”。內容提到有關「常規的維持與打破」(Frame Savers and Frame Breakers),展現出男女間的常規及性別角力竟與「開門」有關。 他們指出女性未必喜歡男性替她開門。她們認為此舉看似優雅、寬宏,隱藏的深層意識卻是開門那位男士讓女士先進門,沒有機會讓她授權誰先進門,等同他處於上風,掌握大局,擁有權力決定誰是裁決人,誰是追隨者。 男女間的角力問題一向極富爭議性,篇幅所限,不能盡錄。小女子如我樂得享受傳統大男人謙謙君子的風度,毛主席說的「女人能撐半邊天」另謀高人好了。 權力階級的分別 向別人的房間敲門,如父母子女、老師學生、上司下屬、服務員顧客,不單是修養話題,也是權力階級的認知和分別。 我偏向相信文明有禮之士不會著眼於權力階級的分別,反而會為他人設想、尊重別人空間、以方便別人方便自己為大前題。 文化不等同文明 備受敬仰的李歐梵教授其一著作《城市奏鳴曲》,提及「文化不等同文明」。香港的文化事業不是愈來愈多元化嗎?香港不是愈來愈文明嗎?要與國際接軌的話,公民教育是否當務之急? 要標籤這現象得花點工夫 …… 我嚐試在書本內多次被提及的名詞尋找合適的形容詞,如:移散社群 (diaspora)、西方主義(Westernization)、全球一體化(globalization)、摩登主義(modernization)、國際或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等等。香港是否處於過渡期,回歸後重新為自己定位?或許是我跟不上時代步伐,硬要比較上世紀的殖民地感覺 (post-colonialism)? 就像玩拼圖般,老是欠缺惱人的一角!

On Door Opening 論盡開門 (1 of 2) (Feb 2006/Dec 2008)

身處國際城市、動感之都的香港,遍佈在不同地區、政府機構 、商業大廈、工廠大廈、住宅樓宇、大中小學校、商場、店舖、食肆、升降機、各種交通工具 …… 皆有一扇門。 我們每天經過的每一扇門,體驗到諸式人等相同或相異的開門關門方法、態度、風度。可以是一幅流動的城市風景、一個值得反思的個人修養題目、一個值得細味的文化現象、更可以是香港人的文明指標。 文化震盪 在獅子山下公屋長大的我,八十年代初畢業於修女主辦的英文中學及秘書商科班,「移居」殖民地氣息極濃的中環,在一所蜚聲國際的律師事務所(「健力士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 擁有全球最多律師和辦事處的事務所)當小秘書。其後十多年曾受聘於名列英國與美國首十名的國際律師事務所、跨國商人銀行、保險公司等,略見識了何謂西方禮儀。 不久更搬遷到港島區居住,斷斷續續遷移於灣仔、跑馬地、中上環的荷李活道、香港大學附近的薄扶林道、南丫島,自覺或不自覺地認同、習染了英美人士的脾性、禮儀、生活態度。常被別人誤會為「回流」的港人,既眷戀殖民地時代的城市氣息,懷念回歸前「英女皇頭像」的郵票、紙幣、硬幣 … 乾脆做一個假洋鬼子! 回歸了近九年的特區香港,週遭漸形成一股「珠江三角洲小農社會」特殊的禮儀。加上經濟大氣候、個人小氣候的前因後果,2003年「回歸」校園,打著「終身學習」的旗號,從清貧OL 變為清貧學生。可惜前塵種種,遇到的人和事,總是有點惘然, 好教我體驗了不能言喻的「文化震盪」(“Cultural Shock”)! 開門?推門?拉門?關門? 不要看輕那一扇門,也不要說香港只是一個小小的城市,不同地區亦有不同的開門文化。 若那扇門是電動的,什麼問題都沒有。可是若那扇門貼著「推」或「拉」,裝置了門柄,你會乖乖就範嗎?急性子的我總喜歡推門,不需這般用力吧! 有人可能會質疑開門哪有文化?除了孤島,城市人從這地往那地,遇見的除了「人」,還得經過大小、輕重、不同材料的「門」。嗯 … 慢著,「門」內有「人」即是「閃」。怪不得現在的人經過每一扇門,總是「閃」得特別快,不為他人設想,醜陋的人性表露無遺! 我已習慣了、或最欣賞的、或在中環約定俗成的開門方式是: 假設走在我前面的人從街外步往一所大廈(或離開一所大廈向外走),他/她會輕按著門待我經過,而我知道別人為我按著門,便加快步伐,用我的手接替他/她的工作及向他/她輕聲道謝。同樣道理,我亦會重複前人的動作,方便後來者;假使沒有人在我視線範圍內,我亦不會一下子大力關門,說不定有人忽然跑出來。 蕭芳芳小姐著作的《洋相 》說及西方日常禮儀,也有提及開門時方便後來者這動作。她甚至寫出他/她為別人按著門時,要等到後來者的手按到門時才放手;這更解釋到後來者需要加快步伐,總不成要別人看你儀態萬千地進場 ─ 若閣下是英女皇出巡或披著乾濕褸的「Mark哥」另作別論! 中環金鐘的龐大行人天橋網絡 中環及金鐘的心臟地帶,連接不少甲及乙級寫字樓是數不清的有蓋行人天橋(大部份設有空氣調節),好讓我們穿梭其中、散步、會友、閒談。還可以在摩肩接踵的剎那間遇見過去、現在、未來的上司、下屬、同事、工作夥伴,甚至久違了的親朋好友。 長短不一的有蓋行人天橋,亦是一個大都會的一角小舞台,為工作煩瑣的行政人員提供一條像模特兒行「貓步」的天橋,是一個看與被看(see and been seen)的平台。鋼筋森林的冰冷幕牆透著仍未下班的室內光,斜陽餘暉下街燈反映在行人天橋玻璃的怱怱身影,揮一揮衣袖,閃著銀光的袖口鈕,不帶走一片雲彩,卻照亮一城繁華景象。 就讓我們從中環地鐵站附近的美國銀行大廈及和記大廈出發,穿梭每座花費甚巨的華廈及行人天橋,體驗地產行業在香港的非凡地位。 向西走:經過麗嘉酒店、香港會所、舊文華酒店可連接太子大廈、皇后大道中九號、匯豐總行、置地廣場,再可連接中環大廈、娛樂行,直上蘭桂坊、外國記者招待會(FCC)、藝穗會等。 若在太子大廈隔鄰的歷山大廈向右走,經太古大廈可直出「海皮」(新填海地帶)、怡和大廈、郵政總局、交易廣場第一、二、三期、國際金融中心第一、二期。向左轉可接駁聞名的中環行人天橋,向前行可遠至上環的政府海港大樓及港澳碼頭/信德中心。 請再從和記大廈出發,北向長江中心、中國銀行總行、花園道花旗銀行大廈,可前往香港公園或纜車總站。 若從美國銀行大廈對面的東昌大廈, 沿長長的天橋向金鐘巴士站方向,可到達力寶中心、遠東金融中心、海富中心第一、二期、金鐘政府大樓、太古廣場第一、二期、可到達太古廣場第三期及灣仔大佛口。 遊覽完畢,想說的是若曾在這龐大行人天橋網絡的寫字樓工作超過十年,怎不會被潛移默化地「我為別人開門、別人為我開門」?好運的話遇到一些歐美或回流男士,更會溫文爾雅地用手示意「請你先行」或輕說「Lady first」或「After you」。 非中環金鐘商業區 金融風暴後至2003年初的「沙士」期間,咬緊牙關割價求售的我,轉折來到工廠大廈林立的紅磡、新蒲崗當行政秘書、副經理等。可惜名銜澎漲、實際薪金大跌到高峰期的三分一(由港幣二萬多元下滑到八千大元),沒法享用「別人為我開門」的優勢,反而是替送信送貨的阿哥阿姐阿叔阿嬸按著門,他們亦有禮地道謝。 艱難的時候,大家寬容一點,社會小點戾氣多點包容,功德無量。

香港十大拍拖勝地 (July 2007)

受到城大同學Cn去年(2006年)的電影/紀錄片功課「香港十大俗語」“Hong Kong Top 10 Slangs” 啟發,他在片末提到「香港十大拍拖勝地」純屬預告性質。讓我承先啟後,把預告片段化作文字和照片,祈望有一天他的預告成為真實的電影/紀錄片。 以下是我的心水選擇及好友推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地點沒有第一至第十或第十至第一,全憑個人(應是兩個人,有可能三個人或更多)的時間、心情、金錢、投入程度作決定。 兩年前,一位年輕同學(L)曾向我求助為他與新相識的女朋友仔設計「環遊香港一天」的旅程,希望今天的他已成高手。有見及此,以下拍拖勝地可以是一路線穿越數個地點,配合香港人的繁忙生活及經濟原則。 (1) 藝穗會、外國記者招待會(如你是會員)、蘭桂芳、蘇豪、IFC (中環) (2) 香港公園、香港視覺藝術中心、纜車、山頂、Peak Café (金鐘) (3) 姻緣石、寶雲道、灣仔蘇豪(灣仔) (4) 大潭水塘、石澳、美國會所(如你是會員)、赤柱(香港南) (5) 深灣遊艇俱樂部(如你是會員)、深水灣、淺水灣、舂坎角近慈氏護養院的炮台(香港南) (6) 香港大學、摩星嶺炮台、數碼港Meridien酒店(香港西) (7) 昂坪360 纜車(最好被吊在半空沒法被拯救,感受地老天荒天搖地陷的浪漫淒美,保證永世難忘)、迪士尼、香港國際機場 (大嶼山北) (8) 科技大學、西貢市、大浪灣 (西貢) (9) 當然少不了我的學校:中文大學(大埔) (10) 任何一個離島(最短船程的愉景灣、南丫島、長洲、坪洲、大嶼山、大嶼山最西面的大澳看日落最美、甚至浦台島等),最好趕不及尾班船回香港。

Thanks & Bye for Yahoo ranking (1956 from 1,935,725) (May 2011/Dec 2013)

What a surprise to discover this on 17.5.2011! 現時排名 排名: 1956 在全部 1,935,725 BLOG (up to 19.5.2011) Current ranking: 1956 from all other 1,935,725 blogs BLOG資料庫 Data-bank 可信性 (Creditability) 活躍度 (Participating) 權威性 (recognition) Too bad, yahoo blog is going to be shut down on 26 Dec 2013!!!

難忘興奮的求職手記 ─ NOW 寬頻財經台 (Jun 2007)

最近 (6月21日)有幸去了一個 interview,是「一台兩職位」,不是「一國兩制」:「NOW寬頻財經台」的新聞主播及翻譯外國新聞。新聞主播可說是我的童年夢想職業,若幸運被取錄,可真要大宴親朋,一雪前恥,大燒炮仗! 打電話約見和接見我的皆是財經新聞界的名氣主播 ─ 徐蕙儀小姐。自從6月15日email了我的application letter、resume和一張生活照片後,猜不到數天後的6月18日她致電給我 confirm interview 的時間。趕忙 yahoo 和 google 一番,儘快update 自己好好準備一下。較早前已經有習慣觀看新聞節目時,跟著主播報導新聞、財經新聞、甚至天氣報告 … 6月20日更回中文大學的 hair salon,找阿寶及 Larry仔為我的頭髮做 color treatment。他們已像好朋友般祝我成功獲得主播一職,更說要和我合照,恐怕我「紅」了後沒有時間見他們,真給他們笑死! 6月21日下午四時前到達灣仔海旁的電訊大樓(近Arts Centre),剛在 reception登記時巧遇另一新聞主播紅人李臻!因數年前(2002年11月)在灣仔採訪時及2002年11月他來CityU採訪時曾閒聊過,於是當我們進入同一 elevator時,我主動與他談話。他穿著casual,問我是否來interview見Winnie(即徐蕙儀),我出elevator時他還親切向我說 “Good Luck”! Interview有兩parts:screen test及written test。Screen test是面對鏡頭 (camera內的screen不停roll出要報導的新聞)報導她已給我預先看的當天新聞(約10頁紙7段新聞),過程也很順利;數年前曾替Open University 拍電視廣告時也是這樣子的。Written test則是翻譯一則美國財經新聞(約一版半的A4紙)及拙要為40字的中文。 兩 parts也OK,希望可有2nd interview,甚至offer!縱使機會難測,朋友 J 是半個傳媒人,他告訴我 NOW有嚴重的age和gender bias,只喜歡 recruit 年輕女子 ─ 不年輕的我可否要求他們為我開設適合中年人及老人觀看的新節目,節目名稱為「松柏之聲」、「黃昏的旋律」好嗎? http://www.now-tv.com

芳心愛漫遊 (2) 我是誰? (Aug 2002)

眾說紛紛廿一世紀是中國人天下,光是想像和期待,足以令我們興奮 — 沈睡已久的「龍的傳人」終可吐氣揚眉! 華人可說是世界各地人種的優質百搭,不論種族、膚色、身形、文化,每有華人的 DNA 滲透,皆可洐生更形優質的混血兒。混血兒,一般皆統稱謂 “Eurasian”,「歐亞混血兒」。事實上,混血兒豈只歐亞兩地? 上帝造人之際,把不同色素加諸我們祖先身上,黑、白、棕(深淺不同)、黃、紅,上帝可是和我們一樣「好色」?同樣的五官:眼睛、耳朵、咀巴、鼻子,配合在不同的臉形和膚色,洐生古令中外歷朝歷代的臉孔,為這世界人口增潻不少樂趣。 環顧本地演藝事業,混血兒的輪廓大多俊俏美麗,總是多了點點星味,土生土長的炎黃子孫比起他們,總是欠了點點耐人尋味的神秘背境。早期例子的有胡燕妮(中國/德國)、黎愛蓮(中國/英國)、賈思樂(中國/葡萄牙),近年以來的如李嘉欣(中國/葡萄牙)、張柏芝(中國/英國)、梁洛施(中國/葡萄牙)等。 歷史遺留下來的,除了攝人的事蹟,還有無數歐美大國和亞洲各地癡男怨女於動蕩時代生產的「愛情結晶品」 — 香港、星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和英國;日本、韓國、越南和美國;印尼、台灣和苛蘭;菲律賓和西班牙。 對不起,話題越拉越遠,和題目有什麽關係?只想談談各地的華人臉孔。 我在倫敦、雪梨、三潘市華人衆多的地方被當作是「ABC竹昇」不奇怪,奇怪在尼泊爾被視為尼泊爾人、在沙巴被視為馬拉人、在昆明也被當作是少數民族人。 香港的「鬼佬」總愛問:"Are you Singaporean or Malaysian?" 或 "Where do you come from?"、中環咖啡店的菲藉侍應問:"Do you come from Manila?"、在泰國餐廳做兼職侍應被泰廚錯認為同鄉、往越南途中已被鄰座的越南男人用越南話打招呼!甚至有四分一西班亞血統的香港朋友說我像她在馬尼拉的親戚,北京來的朋友更說我像滿州旗人!這數年在「城市大學」當成熟學生亦被曾當作是星馬人、日本人或韓國人。 為擁有一張多元化的亞洲臉孔而沾沾自喜,繼而對我的血源有點疑惑 — 媽媽早年在泰國菜館林立的九龍城街道被泰傭錯認為同鄉、當空中小姐的二妹蓄短髮,有點像緬甸的民運領袖「昂山素姬」,從沒有香港乘客向她說廣東話 … 多年前首次回鄉,那裡的親戚說我長得跟祖母很相似 ─ 她可是美女嗎?真要研究一下,看看祖母是否來自西北遊牧或西南少數民族,甚至從南洋來的安南人(越南)、娘惹人(馬來西亞)或暹羅人(泰國)? 我對南洋有說不出的好感。上兩世紀華人被「賣豬仔」到那處做苦工,南洋可說是他們的第二家鄉及新希望。我對那裡的氣候、民風、食物、衣飾有莫名其妙的親切感,到馬六甲參觀文化博物館又覺似曾相識,在尼泊爾加德滿都更像故地重遊。 應否找催眠師,幫我喚醒沈睡多年的記憶?前世的我,可會是尼泊爾的女奴或尼姑、馬來西亞的橡膠女工、印尼的山塞夫人、暹羅的公主、安南的村婦 … 思緒悠悠飄向南方,既遙遠陌生,卻近在咫尺,分不清是幻想或回憶: 初夏黃昏,紫藍的天空被夕陽映照得一片金黃、青翠草叢掛著剛下雨後的露水。我披著嫣紅橘黃的「沙瓏」(saree)、耳際別著情人摘下的桃紅蘭花、懶洋洋躺臥在椰樹之間的吊床、任臉孔和長髮被陽光吻至發紅發燙。飄浮在空氣中的草香味、靜聽樹林傳來的昆蟲叫聲、用結他伴奏的印尼民歌、不知那戶人家廚房飄來濃郁的咖哩味混和著誘人的椰子味 … 分不清此時此地、何時何地的我 … 我是誰?

芳心愛漫遊 (1) 童年現在 (Aug 2002)

喜歡去外地旅行,鍾情身處異地的異樣情懷,沈醉若隱若現的浪子情懷。 在另一片天空下,忘掉自己在香港的一切:名字、煩惱、難題、非比尋常的他或她或牠 … 縱使不是什麼名人,可暫時離開這個令人瘋狂的小島,確是人生一大快事。 小時侯,典型草根家庭,雖不至「吃不飽、穿不暖」,但四個小孩的旅費,只有爸爸一個人工作,以一個小家庭來說,誠然是一個負擔。七十年代中來說,我們四姐弟可算是幸福的孩子。還記得媽媽最愛和別人閒話家常時形容我們為「四條化骨龍」,可以想像不事生產的小孩是如何像恐龍般踐踏如蟻民的年輕父母。 四姐弟,由四歲至十歲,爸爸放假的時候,總愛和媽媽帶同四個前一夜已興奮而睡不下的小孩,遊遍港九新界各地: 山頂公園、乒頭花園、皇后像廣場、維多利亞公園、沙田畫舫、沙田萬佛寺、啟德遊樂場、茘園、甚至乎當年新興時髦的海洋公園。 當然,這般短的旅程不用乘坐飛機,但對於物質不豐富也不強求的孩子來說,有爸爸媽媽弟弟妹妹作伴,不但令平凡的童年點綴姿釆;對於今天的我來說,開始嚐到人生失意事,更是璀璨閃爍甜蜜珍貴的回憶。 想不到童年的喜好,竟成為今天最愛的嗜好,更是現在努力工作最強的動力,甚至乎曾在尼泊爾山頭許下願望:做一個浪漫瀟灑的流浪吉普賽人! 在社會工作不久,儲了少量盤川(旅費),急不及待作遊子,真真正正踏在異鄉的土壤、嗅到異國的空氣、看到異地的月亮、嚐到異族的美食。 第一次遠離家門的目的地是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海南島,其後的有:日本、澳洲、尼泊爾、泰國、夏威夷、昆明、英國、南非、三藩市、星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不計澳門、深圳、廣州,多年來只外遊了約十數次,真希望和兩個當空中小姐的妹妹看齊。與每年皆往外遊的朋友比較,我的只是乏善足陳! 最難忘是那一次旅程?真難說!不同的地方、氣候、民風、心境、旅伴,形成每一次都是獨特難忘的回憶。你願與我分享箇中嗞味嗎?不同的泥土,不同的歴史,不同的人民,可有差異之處? 人生寄塵於世,亦不過是一次長途旅程 … 不可預測的目的地和到達日期,沿途眾多不同的旅伴,毫無先兆下在你眼前出現 … (刊登於 “Big Brain” 2002年8 月)

London, UK (Aug 1997)

Johannesburgh, South Africa (Dec 1997)

Singapore (May 2000)

Taipei (Jun 2008)





Langkawi, Malaysia (Oct 2008)




Manila, Philippines: Intramuros (May 2009)


Sky & Rainbow in Langkawi, Malaysia (Oct 2008)

後來 (Feb 2007)

新增說明文字
真的很喜歡劉若英這首歌(改編自日本Kiroro主唱的"向著未來 " )!大概是去年四、五月正忙著final paper,第一次從電台深夜節目播出,立刻留意其動人的旋律和歌詞。

多少個思念C的晚上,聽著這首歌,腦海中不停浮現我和他認識的點滴。想像在人海偶遇,兩人擦身而過,可以是一個感人故事,也可以什麼也沒有發生 … 短短一年間,由素未謀面至跌進無邊際的思念,眼淚總是不爭氣的在眼眶打轉,任它流往臉龐 …

「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沒有經歷過"相逢恨晚"是領悟不到的!

因為這歌而喜歡了劉若英!看過她數年前與張艾嘉演出的 《203040》,最近看了她與古天樂的《生日快樂》,她的散文圖片集,繼而在中大的圖書館意外找到2000/2001年播放的《人間四月天》。現正打算一口氣四月前看畢20集(昨晚已看了3集),遺憾是沒有看到2004年她為「進念」演出的《半生緣》…

希望您也喜歡這首歌:

* 後來 我總算學會了 如何去愛

  可惜你 早已遠去 消失在人海

  後來 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錯過就不再 *

梔子花 白花瓣 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

愛你 你輕聲說 我低下頭 聞見一陣芬芳

那個永恆的夜晚 十七歲仲夏

你吻我的那個夜晚

讓我往後的時光 每當有感嘆

總想起當天的星光

那時候的愛情 為什麼就能那樣簡單

而又是為什麼 人年少時 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在這相似的深夜裡 你是否一樣

也在靜靜追悔感傷

如果當時我們能 不那麼倔強

現在也 不那麼遺憾

# 你都如何回憶我 帶著笑或是很沉默

這些年來 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 #

REPEAT*#**

永遠不會再重來

有一個男孩 愛著那個女孩

明 愛 暗 戀 2 - 告別篇 (May 2006)




快將離開校園,是時侯處理、修訂、整合( 另類 “ICM”,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所有猜測、誤解、模糊、曖昧、錯覺、謬誤 …… 包括明愛暗戀!

多謝李安導演、女作家Annie Proulx 、Ennis (Heath Ledger)、Jack (Jack Gyllenhaal)風靡全球的 “ Brokeback Mountain” (「斷背山」)!它不僅讓大部份愚昧世人認識愛的「量化」(quantitative),亦見證愛的「質量化」(qualitative)。愛,本就是毫無道理可言,不可用常理推測,像水銀瀉地、蝴蝶效應般的一發不可收拾,像春去秋來、潮退潮漲的自然!

越發相信或願意相信與我擁有同樣喜好的JE喜歡男人多於女人!真不敢想像若他喜歡女人,他必是如世上大部份壞男人般玩世不恭、貪新厭舊、始亂終棄。深信若他喜歡男人,他會是難得地堅定不移、情深似海、至死不渝 ─ 就像Ennis 把他的染血襯衫套在Jack的染血襯衫上,溫柔地說:「I swear …」

三年的大學生活豈可沒有半點似是而非愛情點滴?不論是明愛、暗戀、單戀、相戀、亙相吸引 …不論是愛上不喜歡女人的男教授、或被年輕十多歲的男同學喜歡上、被年齡相若來自國內的研究生、熱情的拉 丁語文 老師邀約 、毫無準備下去旁聽而認識,充滿男性魅力及才華的全職話劇演員同學、年齡相若略帶憂鬱的中 文科 老師 … 盡是零碎的人生片段、甜美定格。老來的時候,擁有更多的憶苦思甜。

細想這一年多來,對JE幹了很多傻事蠢事,不敢回顧當時的我為何如此執迷不悟,差點自己也不可以面對及原諒自己,甚至看不起自己!

最難忘的一次: 2005年暑假初期(約六、七月),察覺他的辦公室門上貼了兩張他與其他學者著作的新書封面,可惜是黑白的影印本。正當我奇怪力求完美的他不去張貼彩色影印本,我已決定為他做點事情。

立即前往校園圖書館尋找那兩本新書,可是只得一本可供借閱。為了爭取時間,只好向上司(一份朝九晚七的法律助理「暑期工」)告了事假,大清早回圖書館借閱,繼而往電腦室複製彩色影印,送往他辦公室的信箱,再往中環上班。數天後,圖書館通知另一本書可供借閱,我重複了上述傻事。心想,JE收到那兩張彩色影印,可以漂亮亮貼在門上,多好!

可惜,整個暑假,那兩張彩色影印本從不曾在他辦公室門上出現過 …

直至九月開學後的一個下午,我戰戰兢兢將保存了數月的所謂「情書」(本打算去年五月)親手送給他,驀然發現那兩張彩色影印本正正方方地貼在他椅子後的牆壁!他卻一句道謝的說話也沒有!

每次回想這件事,眼眶濕濕,心戚戚然 …總是咒罵自己愚蠢,不直截了當問他或開玩笑般質問他「你喜歡嗎?」。或許這是他間接的認可、隱藏的欣賞、深沉的讚揚;抑或什麼也不是,我只是一個他掩著嘴巴大笑的笑話!

向來深具「貓性」的我,平素愛理不理,喜怒形於色。為何在JE臉前變了一隻沒有性格的小狗?想起每次在狹小校園遇上他,他總是熟練地運用天賦的眼神,揮洒自如施展 “male gaze”,心情好的時候還附加一個陽光式笑容、挑戰的眼神。我的 “female gaze” 一點不被他差,常被異性稱讚眼神閃爍、性感厚嘴唇旁的小黑痣,在他面前竟有點不知所措!偶爾和他閒聊或胡扯,剛巧他心情欠佳,說話客氣中夾雜不耐煩,必讓我失落好一陣子。

喜歡上一個性取向模糊卻充滿男性魅力的男子,濃厚的黑色喜劇味道揮之不去。偶爾回憶整個過程,總有點難為情加難堪感覺,直覺自己是天下第一大傻瓜!該死的我自編自導自演這黑色喜劇,既是在毫無準備下製作,就讓它順利「上演完畢」、自然流失,走向舞台邊緣,尋找下台階,優雅地謝幕 。

然後珍藏這段感覺關在心坎,讓它點綴、潤澤或沉澱、湮沒在我一生那卷崎嶇不平的戀愛檔案內。

終於體會到這般單向、羞愧、黏著的心情,不單強化了我表面自信內心惶恐的挫敗感,最大的傷害是打擊了我對寫作的信心!數個前度男友皆被我曼妙的情書打動過,以成為我筆下的男主角為榮,可惜他卻不以為然 … 礙於他在部門的領導地位,學術聲望漸高,他壓根兒不放我在眼內!也許他把我給他的情書鑲嵌在精緻框架內?抑或複製多份副本送給他的好友、愛侶(同性或/及異性)細閱?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或「女人不壞,男人不愛」?

還沒有機會弄清楚JE是好或壞男人,只猜測他可是處女座的典範 ─ 那種力求認真、完美主義、高深莫測,甚至有可能他與我同是天坪座那般凡事要求美麗優雅,花蝴蝶般週旋眾人中,追求平衡和諧。

今年九月,意外地獲悉JE將會離開工作了六年的學校,下學年的一月前往另一所大學。不只職位獲提升為「教授」,他所在的文化研究課程正正與我在另一所大學有著密切關關係!怪不得今年初當我告訴他申請該學系課程時,JE眼神忽然閃亮,稱讚我選科適宜。

圈子重疊,未來的日子,何會重遇?

世事何須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隔著一層薄薄的紗看眾生色相不是更好嗎?萬物皆是幻象,總比真相耐看及討好 。 想起滿載智慧的《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JE, 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

明 愛 暗 戀 1 (Jan 2005)



從未暗戀過別人的我,竟在一把年紀重回大學校園之際,喜歡了一位助理教授!可惜他卻是被傳聞為同性戀或雙性戀,愛上一個性取向模糊卻充滿男性魅力的男子,真有點黑色喜劇味道。從未暗戀過別人的我,竟在一把年紀重回大學校園之際,喜歡了一位助理教授!可惜他卻是被傳聞為同性戀或雙性戀,愛上一個性取向模糊卻充滿男性魅力的男子,真有點黑色喜劇味道。

一向率性而為、敢愛敢恨的我深信只有明愛、沒有暗戀這道理!喜歡一個人告訴他/她就可以了,犯不著「愛你在心口難開」這般難為自己。可是,我遇上的JE卻教我領悟「暗戀」的苦楚。害怕向他剖白後,他卻說他不喜歡女人,這可能比一個心儀的男人向我說他已婚更難過! 善於賣弄「男性凝視」(male gaze)的JE,一頭黑漆漆微曲耳際留有「的水」的短髮、一雙眼睛灼熱灼熱的、彷彿從他深褐色眼瞳看到芭蕉葉在舞動、一身看似隨意卻刻意的精心配搭打扮。整個人就像一頭裝扮成一介斯文書生的大情聖,像向你發出隱約而挑逗的訊息,對你有含蓄而貪婪的慾望。 深信他是一個懂得同時享受浪漫與激情的情人,徘徊於溫柔與暴烈的性對手;是那種這刻與你在檯上吃著精緻的鵝肝醬,檯下的雙手在你兩腿之間探索、用咀巴向你送上波爾多紅酒的激進情人。 JE個子不高卻壯闊胸膛、黝黑皮膚、輪廓分明、在課堂說教時眉頭輕皺、兩唇緊閉、聲線低沈、笑的時候倒像煞不羈浪子向你下戰書的輕率樣子。「浪子」雖是過氣的形容詞,放在他身上卻貼切非常。他身上流著菲律賓和越南的血、在香港長大、美國受教育、從未離開過校園的他三十歲前已在美國當教授,著作了不少學術硏究(專注於多元化文化、大眾傳播、兩性關係、同性戀、愛滋病等)。 許是明白自己是眾女生,甚至男生的理想獵物,他無時無刻、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驕恣和傲氣。混身帶有菲律賓和越南兩地的炙熱氣質,懶洋洋熱烘烘的,激情一經觸發可會澎湃洶湧如2004年12月26日的南亞海嘯?誰可觸發他?美艷性感尤物或俊美挺拔男子?

RTHK #1 香港電台第一台"講東講西", 題目是"浪漫" (Feb 2011)

情人節的前數天 (10.2.2011), 剛才致電香港電台第一台的"講東講西", 今晚的題目是"浪漫"。 多謝文教授說: "這樣說這個故事已經很浪漫 ..." ======================================= 舊文重貼 (Oct 2006): 那人那山那夜(我的最佳男主角) C(某略具知名道的舞台劇男主角)生命中寶貴的三十分鐘,曾在這裡等待著我 … 為誰風露立中宵?我們腦海某一部份的記憶,曾經如斯短暫地重疊,有著對方如一抹秋夜淡藍色的微笑、初秋一絲淺紫色的醺風。那微黃街燈下的身影看似獨立,一輪新月竟出賣了我們內心的貪婪,山頭那一段小路,映照了我們渴望緊緊依偎的雙肩。 C生命中寶貴的三十分鐘,曾在這裡等待著我 ... 為誰風露立中宵? 我們腦海某一部份的記憶,曾經如斯短暫地重疊,有著對方如一抹秋夜淡藍色的微笑、初秋一絲淺紫色的醺風。那微黃街燈下的身影看似獨立,一輪新月竟出賣了我們內心的貪婪,山頭那一段小路,映照了我們渴望緊緊依偎的雙肩。 他具備條件成為舞台上的陳豪或方中信,甚至粵語長片的吳楚帆 ─ 外型氣宇軒昂卻憨直單純、帶點優雅的痳甩味,加添粗獷的書卷氣。 中文大學優美校園 據說中文大學優美的校園是拍拖好地方。那夜以後,我每次經過該數處地方,總是想像那一夜那一刻的C … 心戚戚然,眼睛濕濕 ─ 他該是對我有一點感覺吧? 圖書館和髮型屋 當他坐在圖書館門外等待仍在髮型屋的我約半小時可曾有點兒後悔?當他告訴我只有半小時可共進晚飯,我已想像他向他太太許是撒了一個小小的謊 ─ 「今晚和同學開會」或「老師今晚臨時上課」。 當他來到髮型屋時,我已快速補上口紅,髮型屋小子還取笑我是否男朋友來接我 ─ 我怎會如此幸運?數星期沒見的他刮了鬍子,整個人看來年輕清爽不少。他的來臨立即帶來笑聲談話聲,我也不介意他看到我頭髮亂七八糟的樣子。 聯合書院思源居、生日禮物 我們往清雅的小酒吧迅速點了啤酒和小吃,對坐在闊敞的梳化,個子矮小的我得伸長雙手往檯中取食物。他細心叫我往他那邊一塊兒坐,我們一起閱讀功課、談天說地,他還滿懷心思給我帶來生日禮物 ─ 兩隻他演出的VCD!我與他說過待口袋充裕點才買,猜不著他會牢牢記著。我們曾是這般親密地靠在一起 … 原應是我請的客,多謝他協助我完成中大的一份功課,他卻堅持我生日該由他請客。我仍欠他一頓晚飯 ... 許是我們下次約會的好藉口吧? 聯合書院巴士站 站在山頭等待最後一班往火車站的校巴,不遠處的馬鞍山萬家燈火,好比星光燦爛。我們談及他的電影製造功課 「香港十大拍拖勝地」,當我問那裡是他的首選,他說是太平山頂,與我的選擇相同,咀巴只說「這麼巧」,心裡卻想說「真渴望與你往Peak Cafe,我的dream café」! 那夜的新月(九月初二)溫柔地向我們照耀、零散的星光向我們微笑、風也徐徐的特別輕盈。那一刻,我貪心地希望最後的校巴已開出,我們可以慢慢地步往山下的火車站! 最後的一班校巴,我們肩碰肩坐在椅子,告訴他我上課的課室,頑皮的他笑說若他在中大上課,定會常常"走堂"。真惱恨車程這麼短!到達九龍塘站時,我著歸心似箭的他往搭計程車。 同是天坪座 出了車站後,問他何時生日,他說剛過了不久,喜問他是否與我同是天坪座,他只管笑。 這教我想起十月初與他在又一城Pacific Coffee見面(我們的第一次所謂"約會")時,他說不會選擇中大而在城大修讀 Master 是只想在熟悉的地方,不習慣在陌生地方開始新生活。許是這樣,被生活折磨到已習慣在任何陌生地方、適應任何陌生人與事的我,突然不為什麼而開始喜歡他!喝完咖啡,我帶他往又一城的小巴站,有點奇怪他不知道有該小巴站。各自上車前,我揮著手中的『八達通』向他說:「遲些見。」他很真情流露很自然地拍或握我的手回應說:「好!」 深知這寶貴一刻是我崎嶇愛情路上的甜美定格。 短短數小時的初秋晚上,在其後看不到他的日子,額外顯得甜蜜卻苦澀。見不到他總是若有所思、心溫柔地悸動、眼睛有點糊 … 不明白那夜像星光一樣的稍縱即逝? =============================== Comments at yahoo blog: yy22632 2011年2月11日上午3:46 聽過港台節目 特意GOOGLE一下 進來感受BLOG主的浪漫回覆 Alex 2011年2月11日上午12:45 I just listened your story in raio ! Romantic ! Li 2007年6月25日下午7:46 果真讓我看見了浪漫!! 你們是否真的在拍拖呢..在那一刻 ================================ 講東講西 (馬恩賜、文潔華、王建元:浪漫) To listen (I'm at part 2, 30:00 - 36:00, i.e. 12:36 am - 12:42 am, 10 Feb 2011 Thur)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Free_as_the_wind&d=2011-02-10&p=3173&m=episode

美味思念:炒飯 - 世上只有媽媽好 (2006)

~~~ 獻給親愛的先母 ~~~ 喜歡的食物,除了食物本身的美味,還有它背後的故事。可堪回味的,還有弄食物的人、您與弄食物的人的關係、與您進食的人。尋常的食物、尋常的故事、成就不尋常的思念 …… 平凡卻美麗 99年夏天後,沒有吃過一碟炒飯可以媲美媽媽的。那是她逝世前一晚為我弄的「色香味愛心炒飯」: 金黄圓潤的飯粒、翠綠活潑的蔥花粒、豔紅溫暖的叉燒粒、嫩黄溫柔的蛋絲、爸爸還加上蝦仁、雞絲、芒果絲 …… 暖哄哄的,除了胃,還有心! 堅持與隨意 喜歡吃,亦有點堅持。事實上,吃得很隨便、隨心、隨意。 穿著上班的OL套裝也可自個兒在旺角鬧市後巷的士多「篤」勁辣魚蛋,手指與熱呼呼的椒鹽魷魚鬚糾纏,加一句:「老闆,唔該一罐啤酒。」 老闆爽快回應:「你真吃得辣!」 吃得口紅花了,額角冒汗,才夠淋漓盡致,不枉此生。 「吃什麼?」、「在哪裡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吃?」。與不喜歡的人坐在高級食肆吃黄油蟹,絕對比不上和喜歡的人蹲在街邊吃炒蜆! 偷師 恐怕早被寵壞了,爸媽可說是把我推上「喜歡吃東西」這條不歸路。自幼在家常可吃到當點心師傅的爸爸(我說他「主修」點心「副修」小菜)弄的廣東小菜、西式豬扒薯條(正確是「豉油西餐」)、芒果布甸、甚至鮑魚雞絲翅、蛇羹。媽媽忙於實習爸爸傳授給她的廚藝,外婆和四個孩子是上佳的「試味員」。 那時,我和兩個妹妹擠在狹小的廚房,吱吱喳喳看著爸媽弄這弄那。媽媽笑罵我們:「女孩子不學懂煮東西嫁不到好丈夫,你們是否『偷師』?」 小妹撒嬌說:「爸爸教我煮西餐好嗎?長大後我要去迪斯尼樂園工作。」 大妹糾正她:「迪斯尼樂園在美國,那裡的『鬼佬』喜歡吃唐餐,中國人才喜歡西餐呀!」 爸媽嫌我們嘈吵,把我們趕出廚房,最「聽話」的是我,兩個妹妹仍「好學」地站在門外偷師。長大後,廚藝最差是我,煮東西全憑感覺,她們卻可烹調可供十人八人享用的廣東小菜。 大妹成為空中小姐,常往世界各地品嚐美食,她的丈夫是瘦瘦削削香港人,偏好『唐餐』。小妹成為航空公司地勤,自學煮法國菜、意大利菜,得益最大當然是她丈夫,白白胖胖的香港人。她們憑著航空公司優惠機票,四人經常結伴外遊共尋美食。 為食痣 不得不迷信唇邊的「為食痣」,我的「食褔」確實比一般人多。結交過的數位男友及前夫皆精於廚藝,無論是他們願意為我下廚或當一大班朋友弄的大食會,幸運的我不需動手,卻坐享其成。這顆小痣還給我帶來「豔褔」,不少朋友更戲稱它為「銷魂痣」。算命的勸我脫去這顆小痣圖個好運,我也捨不得。 選擇題? 漫長人生路,遇上的人和事,不盡是由我們選擇。而「吃東西」這件可完全操控的人生大事,當然最好忠於自己。 有一次,與數位朋友在餐廳為吃東西的問題鬧意見,不歡而散後獨自在銅鑼灣蹓達。那是一所裝模作樣的日本西餐廳,提供的食物就像店鋪玻璃櫃內陳列的塑膠食物一般虛假。我向年輕的女侍應說:「一客茄汁魚柳意粉。」 她有點無奈:「師傅說魚柳意粉不可配『紅汁』,只可配『白汁』忌廉。」 我奇怪:「是紅是白味道還不是一樣?你們師傅真stupid!」 一位友人不但沒有替我抱不平,還落井下石:「不用理會她,stupid的是她!」 我理直氣壯還擊:「我不是說她stupid,stupid的是你們!我去吃『魚蛋粉』,不吃這些道具食物!」 空著肚子、含著眼涙、吃不到的東西、愛不到的人 … 在鬧市更感無奈孤寂。 那晚回到家中,渴望聽到媽媽說:「女,讓我炒碗飯給你吃。」 幸福滋味 98年秋,離婚的我復失業,前夫沒有能力給我「膳養費」,頓成「雙失中年」!爸媽非常庝我,擔心我,極力遊說我搬回家與他們同住。一向自由散漫的我雖享受獨居的樂趣,念及他們年事漸高 (事實媽媽60歲不到,爸爸比她年長數年),明白「朝如青絲暮成雪、明鏡高堂悲白髮」的道理,只想與他們相聚多點,更可補償未婚前常不在家的日子。 再加上社會大氣候和個人小氣候的經濟問題,帶著大包小包行李與兩頭「油瓶貓」 回歸父母。我叮囑兩頭白貓:「不可頑皮,要聽外公外婆話。」爸媽卻笑說我神經病! 媽媽喜歡熱鬧愛笑愛吃,愛靜愛煮的爸爸由「少年廚神」幹到「退休廚神」, 稱他為「師傅偉」的叔叔哥哥多不勝數。我和弟妹戲稱他們為「娛樂總裁」 (Entertainment Director)和「宴會總裁」(Banqueting Director),我當然是「行政長官」(CEO,Chief Entertainment Officer)啦! 我被寵得像獨生女般,回復多年前我仍是他們第一個孩子,集萬千寵愛在一身。他們每晚問我:「明天喜歡吃什麼?豉汁蒸白鱔或黑椒牛仔骨 ?」 可以想像當妹妹弟弟帶同丈夫妻子回家吃飯的場面,就像電視劇《皆大歡喜》、電影《飲食男女》般溫馨熱鬧。媽媽還細心地為他們預備大小不一的保暖瓶、保暖盒,好盛裝兩位總裁精心刨製的老火湯、青椒菠蘿咕嚕肉、蘿蔔炆牛腩、豉油王乳鴿 ─ 皆是可保存數日的食物。 晚飯後他們離開,媽媽還向他們叮嚀:「有空多回來吃飯,沒空的話,我與爸爸可去你們家幫手煮菜。」 色香味 歡欣的日子維持不久,家中發生了變化。媽媽在98 年中已被私家醫生驗出血壓輕微偏高,98年底被安排往政府診所接受仔細檢察,99年初開始服用政府醫生開的降血壓藥。她選擇這安排,是為了節省我們金錢。 深感內疚的我多年不能釋懷,惱恨自己不爭氣,作為長女,沒有能力為家賺取多點金錢! 可是,樂天的她沒有改變飲食習慣。照樣叫爸爸弄南乳炆豬手、梅菜扣肉給她吃;照樣上茶樓吃叉燒飽、蝦餃、燒買;中秋節時更叮囑我買金華火腿月餅,當時的我矛盾非常! 我多次苦勸他們:「改用粟米油吧,花生油不健康。」他們異口同聲:「花生油才可保餸菜原汁原味!」 不夠一年,我搬回家翌年盛夏,媽媽高血壓引致中風,令我家從此熱鬧不再。 點心、愛心炒飯 99年八月下旬的颱風特別多,難忘那一天的早上及晚上。 星期一早上,媽媽喜孜孜向我說:「打了整天麻將,贏了錢,我請你飲茶!」 我像哄小孩般:「你不是答應我們少去吃點心嗎?明天不是約了大妹細妹去新機場新開張的酒樓嗎?」 她說:「你明天沒有空,今天可以陪我嗎?」她知道我不去是不想妹妹們替我付賬。 我與她往家附近的「街坊」酒樓吃早點,我搶著付賬,她堅持:「我贏了錢,我請!」 我送她乘車後回雜誌社工作,呆在公司(嚴格來說是我在投稿的公司幫忙, 薪金微簿得近乎義工) 處理文件,與同事閒談。晚了回家,疲倦的我打算下一個即食麵,加點吃剩的餸菜。 媽媽忽然說: 「女,不要吃公仔麵,讓我炒碗飯給你吃,反正很久沒有弄炒飯。」求之不得的我趕忙洗澡,待會可要好好享用至愛的炒飯。 她敏捷地張羅耳熟能詳的材料: 隔夜飯、叉燒、雞蛋、蔥。看著她略胖的背影,想起中學課本朱自清的《背影》,心溫柔地牽動,深感父母的寵愛可補償事業感情俱不如意的我! 慣於早睡的爸爸被落鑊聲、香味弄醒,步入廚房提醒媽媽冰箱還有蝦仁和雞絲,退休後仍患有「職業病」的他更以芒果切粒點綴在炒好的飯上。香噴噴、熱騰騰、包羅萬有、甜甜酸酸的炒飯、嗜辣的我再添上數條紅辣椒絲,極有層次感的味覺 ─ 像極人生的甜酸苦辣! 世上只有媽媽好 翌晨,我上班去,媽媽還目送我出家門:「今晚回來吃飯嗎?」我匆忙回答:「看情形吧!記得今早吃麵包,不可吃點心?」她沒好氣:「知道!」 爸爸接替別人當幫廚一早外出,媽媽預備下午往新機場的酒樓與兩個妹妹會合。素來準時的她沒有在機場出現,妹妹擔憂地致電給我,該死的我還以為她正在塞車途中,著她們繼續等待。妹妹致電爸爸著他回家看媽媽,他開門始料不及見她暈倒家中,趕忙送她往急症室! 難忘的最後七天 四姊弟、兩妹夫、弟婦抱著數月大的侄兒慌忙趕到醫院會合憂心忡忡的爸爸,一家人等待醫生的診斷。不久,媽媽給送出來,她目光散漫,認不出我們。看到侄兒卻牢牢看著小小的孫兒,目光堅定倒像與小人兒有所溝通。 時值農曆七月中,有點迷信的我預感這可是她向我們永別的方式?仍強裝鎮定安慰眾人:「不別擔心,她很快痊癒!」大妹哭著:「你為什麼這般樂觀?」 難道我不明白「閻王叫人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急症室醫生正是弟弟的舊同學,他們正神色凝重地細語。 其後兩三天,媽媽時而昏睡,時而呆望我們,非常安靜,沒有半點聲音地接受醫護人員的治理。晚上,我們輪流挨近她床邊,拖著她的手直至天明,希望奇蹟出現。媽媽眼角有淚珠,不再呆望我們。 兩天後,病房醫生與我們商量,要爸爸作出一個他一生中最大最艱難的決定。爸爸一直沉默悲哀。我卻堅持多看數天,捱過了農曆七月便有希望。 小妹哭腫了眼:「她會甦醒過來嗎?」 弟弟擁著太太及數月大的兒子眼眶紅紅:「媽,他還未懂得叫你嫲嫲 …」 我們開始通知親戚和媽媽的好朋友。剛巧週末週日,他們先後到達醫院,與手上腳上插滿膠喉的她道別,媽媽只可以用眼角淚痕回應他們。 兩天後,陽光很猛烈,甚至有點刺眼,不知是颱風來臨或徹走的先兆。 我們帶著破碎的心、紅腫眼睛哭著回家,像剛送了她往一程沒有歸期的長途旅行。她沒有一聲道別,半點叮嚀,靜靜地離我們遠去 …… 附加菜譜 材料:隔夜飯、叉燒、雞蛋、蔥、蝦仁、雞絲、芒果切粒、紅辣椒絲。 調味品:無條件不問回報的愛。

中環的「吉祥三寶」: 雲吞麵、蛋撻、砵仔榚 (Feb 2007)

雲吞麵、蛋撻、砵仔榚,相信名列香港土產榜首,更是「人離鄉賤」朝思暮想的投射對象。中環的「吉祥三寶」,我相信雲吞麵、蛋撻、砵仔榚必定上榜! * * * * * 捱不住昂貴租金 一碗熱騰騰的雲吞麵,加上醋、辣椒油、胡椒粉,享受那「彈口」的麵、「啖啖肉」的雲吞、香濃的湯。再來一件剛出爐的蛋撻,像曲奇鬆脆的皮、清甜的蛋漿 ─ 香港人的口福真不錯,連「末代港督」彭定康也深受吸引,把小店的蛋撻引來人龍排隊購買。砵仔榚,是多少人的集體童年回憶 ─ 你喜歡白的或是黃的? 所費無幾的雲吞麵、蛋撻、砵仔榚,是平民學生、販夫走卒、達官貴人、美人名流的尋常美食,非一般尊貴食府或高貴酒店可提供得到,越地道越古老的店舖人手製造才可見真章。 2005年五月的中環,比平常的更見擠迫。不是大人物如連戰和宋楚瑜的「搭橋之旅」或認祖歸宗,也不是「大長今」李英愛或「閔大人」池珍熙的友善探訪,而是「泰昌餅家」和「民園麵家」面臨倒閉的日子! 位於擺花街的「泰昌餅家」面臨業主大幅度加租,與2004年十月「六四吧」情況類似,業主無奈只好停業,看看同區可有適合店舖租盤。 位處荷李活道及伊利近街交界的「民園麵家」的命運有點不同,因持牌人逝世,持牌人的合伙人李氏昆仲在五月中旬遭「食物環境衛生署」吊銷牌照,被迫於五月廿三日結業,而他們原本所獲發的牌照到期日是在九月下旬的。「民主黨」替他們奔走,爭取保存具歷史風味的本土文化,更在那裡舉行簽名運動。 八十年老字號 李氏弟弟李建坤先生透露他們 1982年已在該處營業,他13歲時在未搬遷前的鴨巴甸街幫手送外賣,該位持牌人黃先生已是第三代的持牌人,他祖父早於八十年前(約1925年)已在中上環建立「民園麵家」! 隔鄰的「玉葉甜品」是由一雙年老李姓夫婦及其女兒經營,售賣簡簡單單的紅綠豆沙芝麻糊,只售六元半,遠近馳名。兩間小小鐵皮屋唇齒相依緊緊靠在一起,常看到名貴房車和的士泊在路邊,是附近一帶街坊及的士大佬的覓食好地點。問甜品老闆李伯伯捨不捨得鄰居要搬遷,他立刻說他們關係密切,很多顧客吃完麵再吃糖水。他憂慮的可會是將來遇到的相同命運? 1996至1998年間我住在荷李活道的唐樓,一星期總有一兩晚在「民園麵家」買外賣或乾脆坐在那斜坡的摺檯摺椅享受豐盛晚宴,順道看那川流不息的諸色夜遊人。先往隔鄰有近百年歷史的「公利庶汁」買一杯純正庶汁,來一碗水餃河,一碟油菜,再買一碗海帶綠豆沙回家與兩頭大白貓共渡寧靜晚上。 那段獨居歲月,與朋友往蘭桂芳遊玩後深夜徒步回家,從熱鬧的德忌立街,經擺花街轉右走向靜寂的荷李活道,遠處已看到「民園麵家」的微黃燈光。聽到隆隆的火爐聲及零碎的笑罵聲,心便踏實了,很有回家的溫馨。步回「大館」(荷李活道警署)報到的皇家警察(1997年前)常常路經該小段路(由鴨巴甸街左轉上或右轉下入荷李活道),英俊正氣的年輕警員就像我的私家保鑣,配上「民園」和「玉葉」的光色香味,真有點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的感覺,只差沒有挽在臂彎的保暖瓶! 排隊 2005年五月下旬的星期六傍晚,我先往「泰昌餅家」,剛買完一打蛋撻的老太太說排了一小時也覺得物有所值,排在隊末的小情侶從報紙閱讀消息後老遠從元朗趕來,餅家員工卻告訴排得長長的人龍說最受歡迎的蛋撻及沙翁已售罄! 徐徐步行至「民園麵家」,斜路兩旁數張小檯子的坐位已被填滿,李氏兄弟的家人也來幫一把手。他們一顆人看來心事重重,哥哥一向沉默,只管在火爐旁負責食物,我和弟弟李建坤先生閒聊,看得出他的不捨及唏噓。 特區政府傾家蕩產建設的「迪士尼主題公園」、「星光大道」、「數碼港」,硬生生把香港的本土文化摧毀。口裡嚷著要跟國際接軌,卻不知香港可愛之處便是她的「地道」,夾雜「嶺南之風」及「殖民地風格」,只此一家的獨特氣質。每年天后誕(約五月中)在長洲舉行的「飄色巡遊」和「搶包山」便是一好例子,不單是遊客,連土生土長的我也被吸引往參觀從未看過的「飄色」。 當香港背靠祖國,努力為剛從共產主義的「小農」國度走向西方資本主義的國內同胞打造一浪接一浪的所謂消費文化。全球(除了中國)眾多旅行者 (travellers) ,不單是遊客 (tourists)卻發現香港的特色正在漸退,她只是中國沿岸城市之一 …… 童年點心 另一邊廂,在世界上最長的戶外電梯附近(士丹頓街或結志街), 常看到兩位老夫妻推著小木頭車子售賣砵仔榚、煎堆仔。他們約莫七十來歲,臉上、手上佈滿皺紋,眼神慈愛,動作伶俐,默契十足。小車子前站立了穿戴時髦的年輕顧客,他倆從容不迫,男的用竹枝從小白碗挑起砵仔榚放入膠袋,女的負責找贖零錢。 真希望他倆老只是在家閒著,不是為生計,是為了消磨時間才往街上售賣。寒冬的晚上,綴滿紅豆、白色或黃色的砵仔榚軟軟暖暖,外脆內熱的煎堆仔,是晚飯後喝酒前的可口點心 ─ 簡簡單單卻層次分明。 某個刮風的晚上,我站在他們的小車子前吃砵仔榚,輕輕向老婆婆說:「今晚真冷,有沒有穿夠衣服?」老婆婆眼角有點閃爍,有點不好意思,輕聲向我說:「穿夠了,你有心!」是她還是我敏感?她是否對別人的關懷久違了?抑或是我久沒有向老人家表示關懷? 譜出戀曲 「泰昌餅家」於2005年九月在擺花街重整旗鼓,與一意大利咖啡連鎖店結盟;更於同年十一月在旺角火車站的美食廣場開設分店,「末代港督」彭定康亦應邀出席剪綵,一時風頭無兩,掀起城中話題。 「民園麵家」李氏兄弟休息了數月後捲土重來。可惜大哥大嫂高調在斜坡旁的小店打正旗號,弟弟卻意興闌珊在隔鄰的「玉葉甜品」與李小姐一起售賣糖水。與他閒聊,知悉他兄弟倆意見不合,大哥大嫂沒有預他一份兒 … 世事難料,上星期天(2006年二月下旬)喜出望外見到弟弟在「玉葉甜品」加設火爐,開始售賣傳統麵食!他與「玉葉甜品」的李伯伯女兒似乎擦出愛火花,二人在檔口甚有默契地各有各忙,亙相幫忙。從他們簇新的店舖名稱(「玉葉粉麵甜品」)、臉上綻開的笑容及不需要說話卻出奇協調的合作無間,似乎應驗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很久沒有見到兩位老公公婆婆,真懷念他們的砵仔榚、煎堆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