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y bookshelf 我的書柜.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y bookshelf 我的書柜. Show all posts

Monday, March 17, 2014

是誰瘋了?—位精神科醫生的解碼手記 (Dr Patrick Lemoine)

內容簡介 行醫將近40年的法國精神科醫生,自翊為佐治.古尼翻版 (不,還帥一些),見盡行業種種,寫下精神病、精神病院、精神病人,還有精神科醫生的真貌。 ——「精神科醫生給患者開藥,進行心理治療,傾聽患者心聲。」 ——「精神科醫生給患者建議,(經常)否定,(偶爾)肯定,時而打擊,時而鼓勵。」 ——「精神科醫生很可靠,很友好(不總是,但大多數情況是),會一直等待、毫不氣餒,直到病人略有好轉。」 ——「精神科醫生心懷悲憫,懂得欲速則不達。」 ——「精神科醫生不是江湖郎中,也不是精神導師。只會建議有效的治療方法。」 ——「精神科醫生永不撒謊。」 ——「精神科醫生醫治所有心靈痛苦的人。」 作者簡介 帕特里克.勒穆瓦納(Patrick LEMOINE,1950-),法國精神科專科醫生、大學教育主任、作家。行醫近40年,曾任里昂維納季耶(Vinatier)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現為一組私人診所的領導人。其著作種類繁多,包括小說、散文、手記等近20多種,內容多圍繞各類精神病題目,文字輕鬆流暢而不失幽默本色,致力讓公眾認識精神病的真貌。 (purchased in Oct 2013)

Saturday, December 28, 2013

Purchased from Doulos (Sep 2007)



First purchase from "Doulos", the floating bookshop.


Wednesday, December 25, 2013

Books purchased in Taipei (June 2008)

Thanks & Bye for Yahoo ranking (1956 from 1,935,725) (May 2011/Dec 2013)

What a surprise to discover this on 17.5.2011! 現時排名 排名: 1956 在全部 1,935,725 BLOG (up to 19.5.2011) Current ranking: 1956 from all other 1,935,725 blogs BLOG資料庫 Data-bank 可信性 (Creditability) 活躍度 (Participating) 權威性 (recognition) Too bad, yahoo blog is going to be shut down on 26 Dec 2013!!!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去寧靜書店,不去書展 (July 2007 & July 2011)





這幾年已沒有去灣仔書展,是無聲的抗議,是實際的行動,拒絕參與這些一年一度逛花市似的集體行為。真的要逛,也只會去牛棚書展,喜歡那裡人少,在冬天。

買書、看書、打書釘、逛書店從來是很個人、很親密、甚至很浪漫的生活態度。難忘那年與一位畫家男友(SJ)往又一城的“Page One”,他買了一本精緻、充滿藝術化、幽默畫風的硬皮面貓畫冊給我。他在書的內頁,以我的名字為題,寫了數行溫馨小句。縱使分了手,該畫冊仍在我的書架和心扉佔一重要位置。

可是星期五的又一城“Page One”非常嘈吵,星期六、日更不用說。在 Harbour Centre及Times Square 的“Page One”根本不會去,避免和尊貴的自由行遊客under one roof。全港九的商場,只喜歡去又一城和IFC,可惜IFC只有買英文書的“Dymocks”(美麗的中文譯名「恬墨」)。

同樣愛書的朋友曾介紹一間幽靜、優雅、位於HKU附近柏道的二手書小書店“ Coffee . Book”給我。橙色外牆、綠色木門木窗、有點亂、有點破舊、店內有咖啡小吃,小小的洗手間 … 就像英國Nottinghill的小書店般可愛可親。

售賣二手書的二樓小書店,不能不提中環閣驎街/escalator旁的 “The Flow”「流動風景」。有點像走進陌生人家中的書房,他/她是否精神分裂或過份博覽群書?三樓售賣二手的CD、VCD等。

P.S.:

(1) 上一次去書展是2004年, 帶來自廣州的同學仔看看.
 
(2) 四年後的2011年, 劣作"天使曼荼羅 - 惡女傳"在書展有售, 但只在第一天去取書和拍照.

(1) 提升妳的工作智慧 (2) 做個有水平的女性 (July 2007)



 
 
 
(1) 書名: 提升妳的工作智慧
作者: Dr Betty Lee 利嘉敏
出版社: ET Press 經濟日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
簡介:

作者利嘉敏 Dr Betty Lee現任香港城市大學英文及傳播系助理教授,專門研究企業傳播,常在國際傳播學雜誌發表學術文章,對辦公室行為 (Organizational Behavior)、兩性之職場溝通、行為模式有獨特見解。她認為現代女性在職場上縱使具備才萍卻沒有「工作智慧」(Work Wisdom),只會於邊緣上勞勞碌碌;若擁有「工作智慧」的女性能事半功倍,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她指出女性仍對職場的遊戲和話語規則存在困惑和迷思,一廂情願地按自己的法章辦事,最後卻是吃力吃虧而不討好。
這和我們常提及的EQ、AQ甚為相似,亦可解釋為何一所機構,擁有相同學歷、經驗的兩個人,其中一位人見人愛,深得上司同事下屬愛戴,另一位卻人見人怕,見到她要裝作看不見。作為成熟學生的筆者數年前有幸成為Dr Betty Lee的學生,相處後深覺美麗溫婉的她,外表下的內涵同屬極高質素,成功演繹了「工作智慧」帶來的「終身美麗」。

(2) 書名: 做個有水平的女性

作者: Dr Betty Lee 利嘉敏
出版社: ET Press 經濟日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

簡介:
 
香港女性近年來被香港男性標籤為「港女」,意指她們貪慕虛名、見識淺薄、迷戀名牌、只想消費娛樂減肥豐胸美白嫁個有錢人 … 港女們也不示弱地把「港男」數落一番:幼稚、只懂看漫畫打機上網賭波睹馬北上消費娛樂按摩,甚至拍拖結婚。結果是,調查報告指出已達或已過適婚年齡的「港女」比「港男」多,漸多香港男性情傾祖國同胞;數年前已有電視台拍攝「省港傾情」的節目撮合廣東省香港兩地男女。香港的可愛女生真金不怕紅爐火,不用灰心懊惱,倒不如看看利嘉敏博士這本「天書」。放眼四海,與國際接軌,莫說「港男」,祖國以外的台日韓、星馬泰菲印越、印度、中東、英美加澳、南美南非、南北兩極的男生也會被妳們吸引過來,何必像「港男」般眷戀那片混濁空氣下珠江三角洲難分真假的溫柔鄉?


都市漫遊者~文化觀察 及 戀戀浮城 (July 2007)


 
 
都市漫遊者 文化觀察
The Flâneur in the City, Reflections on Urban Culture


作者: Prof Leo Oufan Lee 李歐梵
 
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
 
簡介:

本書大部份文章是作者李歐梵博士於《亞洲週刊》的《文化觀察》專欄、《明報月刊》、《明報》副刊、《信報》文化版刊登過。作為一個「都市漫遊者」(Flâneur in the City),他對於任何富文化生機的大都市皆有興趣。在他的學術生效,曾踏遍當代華人的都市:香港、上海、台北、新加坡、吉隆坡、檳城等。他以香港為基地,對亞洲多個城市作獨特的文化觀察,看到每個城市間的文化敏感 (cultural sensitivity),也談及全球化 (globalization)、世界主義等(cosmopolitanism)、離散(diaspora)、廢墟(他另譯為「零點地」)(ground zero)、過份現代性(excessive modernity)、亨停頓(Prof Samuel Huntington)的《文明爭鬥?》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及東方主義學者薩依德(Edward Said)的《知識份子論》等。閱讀李歐梵博士的書,如同旁聽了他寶貴的一節課!
 
五月初,在又一城的 Page One 遇見他和他的太太,急忙找他的新書《戀戀浮城》一起合照!
 
真羨慕他們倆可合作寫一本書,是另類的浪漫 ...

On Photography by Susan Sontag (August 2007)


夠照: 為什麼午夜會出太陽 (地球之友) (May 2008)

 

Reconciliation - Healing the Inner Child 和好 - 療癒你的內心小孩

Reconciliation - Healing the Inner Child 和好 - 療癒你的內心小孩

Thursday, August 15, 2013

About "Madness" by Michel Foucault (1926 - 1984)






Saturday, April 27, 2013

My spiritual books

(from 2009 to 2013)

                                                                 (from 1997 to 2009)




 (from 2009 to 2013)

 

Wednesday, May 30, 2012

異鄉客 (馬奎斯短篇小說)




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的短篇小說《異鄉客》(Strange Pilgrims) 內的一個短篇小說 ─《我只是來借個電話》(I only came to use the phone)

「我只是來借電話」描述名叫瑪麗亞的墨西哥女子,在巴塞隆納發生的不幸、荒謬事件。某日,她在返家旅途遇到一場暴風雨,汽車拋錨後想與丈夫聯絡,意外地搭上一輛巴士,被迫滯留在古老、與世隔絕的精神病患療養院裡。直到近二十年後不知所終。



 

Sunday, March 25, 2012

大災變 : 你必須面對的全球失序真相 (林中斌/時報出版)


A new book published in Taiwan (Dec 2011)

大災變 : 你必須面對的全球失序真相 (林中斌/時報出版)

Global Shift: Exploring the Roots of Rising Disasters (Prof CP Lin)

http://blog.yam.com/CPLin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

Monday, February 27, 2012

安度2012 - 迎接沒有恐懼的未來 (作者: 章成)


自2010年3月購買此書, 近日重溫 ....

His old blog:http://www.wretch.cc/blog/mark001/22254488

His new/yahoo blog:http://tw.myblog.yahoo.com/maerda-enlightment/

Sunday, September 4, 2011

終於上架了 ~ 天使曼荼羅之惡女傳










八月中下旬,終於上架了! 書店的一角: "流行文學" 或 "潮流閱讀",多謝支持!

為什麼有膠袋包裝?因為有附送小禮物 … 多謝贊助商Okamato!

1. 中環三聯 (26.8.2011)
2. 銅鑼灣商務 (26.8.2011)
3. 鑽石山荷李活廣場三聯 (3.9.2011)
4. 尖沙咀美麗華商場商務 (6.9.2011)

Thursday, July 14, 2011

天使曼荼羅 之 惡女傳 Angel Mandala - No Turning Woman



Eventually, my first book is published this summer!

Angel Mandala – No Turning Woman
Publisher: Roundtable Synergy Books Ltd


【潮文化】天使曼荼羅之惡女傳

「惡女」,雖不能避免地與港女、中女和剩女拉上關係,但彼此的分別在於其立場鮮明、敢愛敢恨的性格。

作者以「惡女」自居,擁有超過八萬人的個人網誌,這次便於書中以味蕾相思、光影流情、愛情覆歷表、生活回憶盒、身心靈及公民社會六個章節,把人世間的漫步,發惡的前因後果以文字、照片作紀錄。

岡本Okamoto公司贊助每本書附安全套乙個,並獲文化人陳雲、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張炳玲及Roundtable理事會主席沈旭暉聯合推薦。

書 名: 《天使曼荼羅之惡女傳》
ISBN : 978-988-15454-8-0
作 者: 譚心
售 價: 港幣68元
初 版: 2011年7月
發售點: 香港各大書局
出 版: 圓桌精英




http://www.roundtable.com.hk/rnb

Monday, April 5, 2010

大國堀起奇女子(2) ─ 紅色低胸裙下的愛國心



紅色低胸裙下的愛國心

狄娜小姐(原名梁幗馨)的樣貌和身體固然「吸引眼球」、尤其她的胸脯,在她說話時起伏不定、加上她的神態、風情,足以征服所有喜歡女人的男人,不論年齡、國籍、身份。

男人只懂緊盯她的胸脯,他們想看透她紅色低胸裙下的風光,隱藏的卻是一顆熾熱的愛國心。

從書香世代、武將之後、資優學生妹、間諜、明星(豔星、脫星、肉彈 whatever)、結婚離婚、才女主持、破產人士、為國服務的螺絲釘、促進中美關係、引入航天科技 … 她的真實故事比她飾演的任何一個角色(54套電影)精彩絕倫。

她好像從來沒有獲得任何電影獎頂,相信她不稀罕,與她合作的電影人和觀眾卻永不忘記她在銀幕上下的光彩。

巧合的是,在她逝去兩天後,「跟隨」她而仙遊的是另一愛國商人徐先生 …

蒙太奇的流金歲月

小時候,依稀看過狄娜小姐的「咸濕片」(政治正確應說是有少許色情或藝術成份的商業電影)。只記得她一臉美豔、高貴、傲氣,頭上頂著當年時髦的雀巢髮型(我媽媽也是梳這款髮型,很潮!)、臉頰像洋娃娃、身形像外國女明星般豐滿、服飾總是單薄或沒穿什麼衣服、電影道具總是小孩如我也喜歡的肥皂泡。

稍長,她在無線電視主持《蒙太奇》(1975年),已知她被稱為「奇女子」,只覺她神秘,美麗、聰明。畢竟年幼,錯過了她精彩的演出及與眾才子的哄動愛情故事。

時光飛逝,五年前的《百年中國》(2005年)引起我對這位魅力非凡女仕的好奇;三年前的《大國崛起》(2007年),更是我趕回家看電視的原動力。

她已成為我的偶像 ─ 她的視野、敢言、自信、不賣帳、人到無求品自高的雍容正是我要學習和渴望的東西。一向敢言的我卻沒有半點能力升格為「人到無求」,很悲哀吧!

港女始祖

若說梅豔芳 (1963年 – 2003年) 是「香港女兒」,可否稱狄娜為「港女始祖」?

事先聲明,我說/寫的「港女」絕不是坊間的無謂、庸俗爭辯,是真正「屬於香港的女性」,擁有令同性欽羡、讓異性愛慕的的條件和成就。

她生於1945年,香港剛自世界二次大戰光復,名副其實的香港「嬰兒潮」首批嬰兒。與她同年代的還有:倪亦舒女仕和張敏儀女仕(生於1946年)、蕭芳芳女仕 (生於1947年)、林燕妮女仕 (生於1948年) ─ 她們皆是有美貌學識修養的女性。

白小姐與她們年齡相近,也不醜陋,有點墨水,可惜她怎看也是潑婦一名,不值一提。

「港女始祖」狄娜姐姐,妳的一生曾是一道目瞪口呆的綺麗風景。縱使化作一縷香魂,便勝卻人間無數 …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09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 無聲的黑白電影








2009、918、香港大學陸佑堂

2009年、9月18日、香港大學陸佑堂、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地方 … 是完美的組合,是應該此時、此刻、此地閱讀這書、重溫此段仍滲著血淚的往事。

龍應台教授的中國近代史課

龍老師的文采魅力非凡,教人掩卷輕嘆、眼淚漣漣、久久難以釋懷,像看一套黑白菲林拍攝的珍貴歷史默片。

龍老師娓娓道來關於「戰爭失敗者」六十年前的故事,伴著書中的黑白照片,一些普通百姓和熟悉人物(如:應台和她的哥哥應揚、英九、經武、立之) 的童年往事 … 我邊看邊習慣用紅筆在書上間下年份、歲數,像小學生用心在上中國近代史課堂。

只覺六十年前的兩岸三地(不計東南亞、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等地)往事並不如煙,仿佛看到戰火連天、嗅到煙灰炸藥、聽到炮火連綿、伴著百姓不絕的惶恐叫喊聲、求饒聲 … 戰爭,廣東話的「打仗」很遙遠卻很近 …

我的「E」級中國歷史知識

我對中國歷史(不論遠古、近代、現代)的知識極度貧乏,不單歷朝歷代分不清,更遑論中國近代歷史(預科課程才有),完全沒有清晰概念。來自英文中學,典型「番書女」(1998年實施「母語教學」前的形容詞,現只有年過四十人士才懂),中五會考中國歷史一科成績僅僅及格。

難為情點說,我對中國歷史印象是年幼時父母帶我看台灣電影《八百壯士》、李翰祥先生一系列的精緻嚴謹古裝電影、在家看電視劇集《書劍恩仇錄》(清朝)、《上海灘》(民初)累積回來。稍長,中學畢業加一年商科後投身社會當外國公司OL,十八、九歲的女孩,對中國歷史發生興趣?別說笑!

不久,啟發我對中國歷史稍有興趣是金鏞先生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及《神鵰俠侶》。

Saturday, April 12, 2008

The Secret ~ 可以說的秘密




打從五年前(2003年9月),入校園當全職學生後,仍像以前打完「書釘」後,買下心頭好,滿足的捧著喜歡的書回家,翻一翻,便擱在書架封塵。

忙於上課、做research、做 powerpoint presentation、寫 report、數份花時間卻回報率偏低的 partime/freelance job … 看書的快速度比前慢下來。

去年(2007) 5月,好友Anna生日,Debby與我和她吃晚飯。一向很疼我的Anna居然有禮物給不是生日的我。

是她的boss Alice (Wonder Woman!)剛去了秘魯meditation/修行,回來後給她介紹了這書。
還未細讀,主要原因當然是懶,其次是忙(時間花在那裡?!),再其次是精神不集中(上網時卻很集中!)。

近來被 DY (blog-友)提起,從書架取下,拍掉薄薄的塵,再翻看,快速地發現以下精華:
書的扉頁:

“As above, so below. As within, so without.” The Emerald Tablet, circa 3000 BC

作者的序:

“Dedicated to you. May The Secret bring you love and joy for your entire existence. This is my intention for you, and for the world.”

不到200頁的書,印刷精美,彩色光面印刷,我最鍾情的啡色調子,古樸、古雅。掀著掀著,仿佛透著樹香、紙香、還有紅酒、橡木桶的芬芳氣味 …

最重要的有六大chapters:

The Secret to Money, Relationships, Health, World, You and Life

每一chapter有 “Secret Summaries”,是精華中的精華:

The Secret to Relationships: “Focus on the qualities you love about yourself and the law of attraction will show you more great things about you.”

The Secret to You: “The Universe merges from thought. We are the creators not only of our own destiny but also of the Universe.”

The Secret to Life: “Do what you love. If you don’t know what brings you joy, ask, ‘What is my joy?’ As you commit to your joy, you will attract an avalanche of joyful things because you are radiating joy.”

最後的一句,我且稱之為 The Secret to Secret: “Now that you have learned the knowledge of The Secret, what you do with it is up to you. Whatever you choose is right. The power is yours.”

好極了!這書已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給我,把我向來做人的 theory合理化 ─ 我可以繼續發夢,總有夢想成真、夢寐以求的一天!

書名:The Secret
作者: Rhonda Byrne
出版社:Beyond Words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